k8凯发官网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1)请在图丙的方框内画出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中标上Li、L2;
(2)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灯Li两端的电压为1.9V;
(3)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Li、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则电路中
(4)排除故障后,小明在测量了灯Li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AE导线的A
【答案】(1)见下图;(2)1.9;(3)断路;(4)电压表的正负接线)
【解答】解:(1)由实物图分析知:本电路为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压表测
(2)由图甲可知,电源电压大约3V,因此图乙电压表选用的是小量程,其分度值是
(3)闭合开关S后,灯Li、L2均不发光,而电压表的示数大小接近电源电压3V,说明
样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了,电压表的正负接线)多次实验分析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填①。
故答案为:(1)见下图;(2)1.9;(3)断路;(4)电压表的正负接线.在串联电路中电阻Ri两端的电压用Ui表示,电阻R2两端的电压用U2表示,电阻R3
两端的电压用U3表示,R1和R2两端的电压用U表示。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在串联电
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适当位置,读出电压表Vi、V2和V的示数,分
③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读出电压表Vi、V2和V的示数Ui、U2和U,并记录
(3)实验中需要记录Vi、V2和V的示数5、U2和U以及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时,实验中应选择规格—(相同/不同)的小灯泡。
(2)小芳保持电压表的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测量
L2两端电压。她能否测出L2两端电压?理由是不能测出,因为这样操作电压表的正
负接线)小明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如上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
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请对小明的做法进行评价:一次
【解答】解:(1)测出Li两端的电压,A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相连。小聪将与A点相
(2)本实验只做了一次实验,而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带有偶
4.小明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探究性实验,实验时电阻Ri保持不变,滑动变
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20Q,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
(3)比较三只电压表示数,可得结论: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
(5)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i示数将变小,电压表V1示数
【答案】(1)串联;电源。(2)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3)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
【解答】解:(1)因为电源、电阻以及电流表是依次连接的,电压表V与电源并联,所
(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V的示数等于另外两个电压表示数和,即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
(5)滑片向右移,电阻变大,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会减小,又因为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所以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会增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则会减小,故Ai示数减小,
故答案为:(1)串联;电源。(2)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3)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
5.李东同学为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利用现有的器材按如下步骤进行了操作:①按
甲图所示的电路连接电路;②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测出Li两端的电压;③在测L2两端
的电压时,为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将
(1)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选填“影
(2)李东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步骤③的方法测出L2两端的电压,这
是因为电压表正负接线)李东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各用电器两端
(4)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不足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5)杨涛同学针
对本实验提出了另一种探究方案:实验电路如图乙,他根据测量R1两端的电压U1和R2
两端电压U2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象(如丙图所示),他根据图象也找出了串联电路中电
(1)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不改变它对所有用电器
(2)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
(3)由表中数据可知:UAB+UBC=3.8V,这与UAC间电压相等,所以得出的结论为:
(4)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只测量了一次,应当改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
(5)由图象可知当Ui=OV时U2=6V,由电路图可知:当Ui=OV时,Ri没有连入电
路,只有R2连入电路,电压表测量R2的电压,也是测量电源电压,所以电源电压U=
6.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设计了图I电路,并连
(1)图II的实验电路连接中有一处错误,无法完成实验,连接错误的导线是b(选
①有些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III所示的曲线图,他们对图I电路的改进是连入
②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图III中的曲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
【答案】(1)b;(2)右;①连入电流表;②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解答】解:(1)由图I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i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
线b应与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闭合开关前,滑片在阻值最大处即滑片P移到右端;
①由于图ni是电压与电流的图象,则需要测量的物理是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故比较图
②由图象可知,两电压表的示数之和均为6V,即电源的电压,故可得结论:串联电路
故答案为:(l)b;(2)右;①连入电流表;②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7.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宇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
(1)实验中,应该选择两个小灯泡规格是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中的电路图把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刻度盘左边没有刻度的地方偏,原因是
电流表正负接线)小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
(5)排除故障后,他测出了Li支路上的电流Ii=0.8A,然后他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
分别测量出L2支路电流1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丙所示,则12=0.2
【答案】(1)不相同;断开;(2)见解答;(3)正负接线)只进行一次实验,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解答】解:(1)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要选择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为保护
(2)由图甲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灯泡Li的电流,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3)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向刻度盘左边没有刻度的一侧偏转,其原因是电流表正负
支路是通路,但灯Li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灯Li断路;
(5)Li支路上的电流Ii=0.8A,干路电流要大于支路电流,所以电流表选用的是大量程,
故答案为:(1)不相同;断开;(2)见解答;(3)正负接线)只进行一次实验,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1)若要测量通过灯泡Li的电流,请将图2实物图用线)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
图3所示,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3)同学们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处,闭合开关,测出
了电流并记录在如表格中,并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他们在实验中的不足之
(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
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以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以得出三处电流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利用已知阻值的电阻Ro和电流表,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电路
C.请你用已知电阻Ro和测得的数值11、12,把灯泡的阻值表示出来:RL=—5-O
验数据就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进行多次实验;(4)电路图见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开关S控制干路,从电
源正极出发,先把开关S、灯Li和电流表串联起来,回到电源负极,然后把灯L2并联在
(2)闭合开关.由图3可知,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这是由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造
成的;如图4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
(3)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换用不同规格的器材进行多次实验,仅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
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结论不可靠;改进方法是: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
(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电路如
(5)开关S断开Si闭合时,电流表测量Ro的电流,则Ro两端的电压为Uo=IiRo,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Ro两端的电压为UL=UO=IIRO,
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进行多次实验;(4)电路
(1)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S断开(选填“闭合”或“断开”);乙图的实物图
(3)正确连接并改正后,实验小组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i、L2和干路的电流,并在表中
记录数据。其中第三次实验电流表Ai的指针在丙图的位置,则读数为0.24A:
(4)本组的小华分析数据时认为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A2的读数是错误的,错误的原
支路电流相等。你认为小华的说法不可靠(选填“可靠”或“不可靠”);接下来
(5)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
【答案】(1)断开;见解答;(2)电流表未调零;(3)0.24;(4)接入电路的是小量
程,按大量程读数;不可靠;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5)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
【解答】解:(1)连接电路时需断开开关,电流表遵循“正进负出”的原则串联接入电
(3)电流表Ai接入电路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
(4)本组的小华同学分析数据时认为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A2的读数是错误的,其值
大于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错误的原因是接入电路的是小量程,按大量程读数;分析
表格数据可知接入电路中的两个灯泡的规格是相同的,所以结论不可靠,应更换不同规
故答案为:(1)断开;见解答;(2)电流表未调零;(3)0.24;(4)接入电路的是小
量程,按大量程读数;不可靠;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5)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
(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X”,并用
(3)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换用规格不
(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
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
【答案】(1)C;(2)电路连接如上图1或2;A(或B);(3)换用规格不同的灯泡
(2)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让电流表测量另一处的电流,图1测量的是通过Li的电
流,A点的电流,图2测量的是通过L2的电流,即B点的电流,电路连接如图1或2所
(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电路如
故答案为:(1)C;(2)电路连接如上图1或2;A(或B);(3)换用规格不同的灯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
A.没有校零B.正负接线)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的A、B、C处的电流,改变电源电压,重复实验,记录
(3)第三次测量时小明测出了支路中的电流(图丙),断开开关后只是将b导线右边的
线头接到a点就准备测量干路中的电流,请指出小明的错误之处为所测干路电流会超
(4)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
【答案】(1)B;(2)设计的表格中没有单位;(3)所测干路电流会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反偏,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当测完支路电流后再测量干路电流时,只将b导线右边的线头接到a点就准备测量干路
(4)由表格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通过支路的电流相等,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
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应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
故答案为:(1)B;(2)设计的表格中没有单位;(3)所测干路电流会超过电流表的
12.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电流的关系”时,小明把两个灯泡Li、L2并联起来接
到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
(1)若要测量C点的电流,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接
时导线)连接电路时,当最后一根导线刚接入电路时,发现灯泡立即发光,电流表指针偏转,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同时,小明发现电流
表指针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情况,为使测量值更准确,他应该把。〜3A的量程改接为
(3)纠正错误后,小明开始实验,并将策略数据记录表格。则可得出结论:并联电路
(4)为使实验更准确,防止实验数据存在偶然性,你对本实验的改进建议是:更换不
【答案】(1)如上图所示;(2)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把0〜3A的量程改接为。〜
0.6A的量程;(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4)更换不同规格的小
【解答】解:(1)若要测量C点的电流,电流表应串联在C点,然后灯泡Li并联在电
(2)当最后一根导线刚接入电路时,发现灯泡立即发光,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在连接
丙图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量程太大了,应把0〜3A的量程改接为0〜
(3)由表中数据可知,lA=lB+IC,故可得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
(4)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实验中采用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改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把0〜3A的量程改接为
0〜0.6A的量程;(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4)更换不同规格的
13.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小聪两位同学做出如下猜想:①导体的电
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
用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②(填序号);如果选用
编号A、D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③(填序号)。分别将A和D
两根电阻丝接入电路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
(2)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阻值变化情况,老师指
出: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
(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
【答案】(1)A、B;②;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2)不明显;(3)减小;
(1)由表知:电阻丝A与B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可用A与B验证①导
A、C两根电阻丝材料与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可用A与C验证②导体的电阻与导
A、D两根电阻丝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用A与D可验证③导体的电阻与导
A、D两根电阻丝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
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2)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阻值的变化情况。老师
指出: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
(3)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导线的横截面积增大了,电阻值减小了,
故答案为:(1)A、B;②;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2)不明显;(3)
14.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
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
(1)按照图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A和B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
(3)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图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
(1)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要验证猜想①: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控制导体材料与横截面积相
(3)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如图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对比
发现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因此可得出的结论为:当长度和横截面
故答案为:(1)电流表的示数;(2)人和氏(3)材料;(4)控制变量法。
15.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所采用的电路,a、b、c、d是
四根合金丝,用一只电压表分别测出它们两端的电压,得到的一次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
(1)为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比较合金丝a和两端的电压。合金丝d
(2)在得到上表数据的过程中,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改变滑动变阻器滑
片的位置。为得到更可靠的实验结论,应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测量合金丝两端电压之前,
(3)关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明还进行了理论探究:某金属丝电阻为R,长度
为L.把n根这样的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总长度为nL,总电阻为nR,从而得到导
【答案】(1)c;0.4;(2)不能;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不同的位置;(3)nR;2。
(1)要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就要保证导体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
电压表0-3V的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1V,根据指针位置电压为0.4V;
(2)在得到上表数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电压不变,不能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为得到更可靠的实验结论,应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测量合金丝两
(3)n条长为1、电阻为R的导体,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由n段长度同为1电阻同为R
的导体串联而成的,这n段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则总长度为nL,总电阻为
故答案为:(1)c;0.4;(2)不能;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不同的位置;(3)nR;
16.同学们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某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
(2)小组同学在探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他们选择了表一中编号为A、B、C的
导体进行实验,并分别进行了多次测量,则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
(4)他们选用表一中编号为C、D的导体进行实验,主要为了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
(5)同学们为了在验证每一个猜想时实验导体均有三个,表■中的导体不够用,还需再
(1)在电路中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应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所
(2)在探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他们选择了表一中编号为A、B、C的导体进行
C.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为了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应控制导体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由
(4)由表一可知,C与D两导体的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将编号
(5)由题意可知,(3)、(4)的设计方案都不完善,原因是只有2个导体;
为了完善设计方案(3)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选用表一中编号为
为了完善设计方案(4)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选用表一中
17.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
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
(1)按照图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A、B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
(3)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右图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
(4)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
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减小了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可以减小输电线上的电能
【答案】(1)电流表示数;(2)A、B;(3)长度和横截面积;导体的材料;(4)减
(1)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比较电阻大小,即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
(2)要验证猜想①: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控制导体材料与横截面积相
(3)由表中数据可知,A、D两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将A和D两
电阻丝接入图1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可知:当长度和横截面
(4)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导线的材料、长度不变,横截面积
故答案为:(1)电流表示数;(2)A、B;(3)长度和横截面积;导体的材料;(4)
18.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1)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实验时,他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闭合开
(3)小丽在探究同样的问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
(1)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或小灯泡的亮暗来比较
(2)要验证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导体材料与长度相
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3)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时,需保证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
不同,小钢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他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
(4)AB、导体的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C、将这根导线拉长,长度变长、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可以使连入电路的导线电
D、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长度变小、横截面积变大,导体的电阻变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1)电流表示数;灯泡亮暗;(2)A;C;(3)三;(4)Co
19.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有电源(电压6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
器、电阻箱R、开关及导线)如图甲是连接的实物图,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图中用“X”标出这根
导线,并只改接一根导线使电路成为正确的电路;(要求:导线)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
(3)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不代表操作顺序),其中当R=20Q时,电流表示数如
(4)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有一组数据有明显的错误,原因是有一次调节电阻箱后没有移
(5)修正数据后,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6)若依次选用10。、15。、20。、25。、30。的定值电阻替代电阻箱,其余连接均不变,
已知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40C1A,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2V不变,当用25。
的电阻进行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不能调到2V。解决的办法有:一是可以将
其中一个定值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使得用25。和30Q的电阻都可以完成实验,则选择的
定值电阻是20。;二是可以调整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则为了完成所有实验,定值
【解答】解:(1)电路中电压表与变阻箱串联,电流表与变阻箱并联时错误的接法,正
(2)AC、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出现断路,若滑动变阻器断路,则电压表示数也
BD、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串联,若电路出现短路故障,电路依然是通路,电流表的示
(3)由实物图知,电流表接0〜0.6A的量程,分度值为0.02A,由图乙知,电流表的示
(4)按照实验要求,调节阻值后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与之前保持
相同,根据表中数据及欧姆定律可知,每一组对应的电流与电阻的乘积是定值4,阻值
(5)数据修正后,根据表中数据,电压一定时,随着电阻减小,通过电阻的电流增大,
(6)根据题意,当使用25。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1=旦=_冬=0.08人;
此时,滑动变阻器和接入定值电阻所分的电压为U=17电-11=6丫-2丫=4丫;
滑动变阻器最大的阻值为40。,则接入定值电阻的最小阻值R=口总-1<滑=50。-40。
滑动变阻器和接入定值电阻所分的电压依然为4V,滑动变阻器和接入的定值电阻的总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